长治旅游切换城市

㕵㕵㕵  查看地图

当前位置: 长治旅游网 > 沁县旅游

沁县简介

沁县位于山西省晋东南地区北部、太行、太岳两山之间,东接襄垣、武乡,南邻屯留,西部与沁源毗邻,北部与武乡及晋中地区的平遥接壤,位居省城太原与市府长治的中轴线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政治、军事上的重要地位,自古就有“冀州门户、潞泽咽喉”之称,是长治市北部四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县总面积为1315平方公里,属黄土丘陵山区,全境地形四周隆起,中部低平,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拨1000米,最高点为位于西部的棋盘山,主峰海拨1745.5米,最低点为南池乡的二神口,海拨高度为916米,全县辖67 306个行政村,总人口17.2万人。
      沁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年平均气温8.9℃, 全年无霜期167天,年平均降雨量为606mm,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典型农业县,也是全省的产粮大县之一,大部分地区农作物采用二年三熟制。
        沁县历史悠久,早在一万多年前就有人类生息。公元前十一世纪,晋灭赤狄部后置铜革是邑,秦为铜革是县,北魏时属并州乡郡,隋初属上党郡,宋初建威胜军,元初称沁州,民国初年废州改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属太岳专署。1946年沁县解放,属晋东南地区行署领导,1985年市管县体制后隶属长治市。沁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曾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沁县就以出兵、出粮、出干部而著称。为了中华人民的解放事业沁县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后代子孙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和珍贵的精神财富。
    沁县位于长治市北部,太行、太岳两山之间,东接襄垣、武乡,南邻屯留,西部与沁源毗邻,自古就有“冀州之门户,潞泽之咽喉”之称。自秦汉以来,历朝历代曾在此置州设县。全县总面积1315平方公里,辖67306个行政村,人口总数为1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万人。沁县是革命老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曾在这里留下光辉的足迹,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沁县人民出兵、出粮 、出干部,被誉为支前模范县,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写下了不朽的一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沁县人民发扬老区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创造了许多宝贵经验,“万宝全”工厂的成功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治土改水,大办水利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沁县被誉为“太行山上的渔米之乡”。
    沁县矿产资源贫乏,工业基础薄弱,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县,但因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同时也是长治市经济较为落后县之一,1984年被国务院核定为重点贫困县,2001年列为山西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城市建设
    沁县县城位于县境中部偏北的浊漳河河谷东岸台地,二郎山、龟山四面环绕,西湖、北海两座水库点缀其间,迎春河、浊漳河分别从西、北绕城而过,是一座青山掩映、碧水常流的美丽山城。近年来,为了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投资环境,全县围绕强城带乡促发展,建设“山水园林”县城这一总体目标,实施了以“五化一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县城建设工程,以沁州路、胜利路、育才街、富民街、红旗街和现在正在实施的友谊大道改造,新建的环湖路、西内环路为主体的四横三纵两循环为主体的城市交通主框架初具雏形。新建了县城供水工程,对县城供水管网进行了全面改造,自来水日供水量达到1万立方米,可以满足县城未来10年的用水需求,结合县城的美化亮化和拆墙透绿实施了街道硬化和旧城改造,新建了东苑小区、西苑小区、新盛小区等居民住宅小区,使县城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大大改善,城市商业网点布局日趋完善,龙泉超市、贸易大厦、金星市场、沁州购物中心、春阳百纺大楼、城关供销社等大型商场分布在县城东、南、西、北四条主要街道,东街欧式商贸一条街独具特色,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县城范围内有大专院校一所,职业中学一所,高中学校2所,初中学校6所,幼教及小学10多所;医疗卫生机构有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站、计生服务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县体委有400米标准跑道,室内灯光球场,门球场等设施,重点旅居设施有沁州宾馆、沁州饭店、新纪元大洒店等10余家,其中沁州宾馆达到准星级标准,现有的北海渔业度假村、南涅水石刻馆和正在建设的西湖游园、滨河公园等景点可供人们休闲旅游。
交通概况
    沁县位于省城太原与市府长治的中轴线上,省道东长线、国道208线和太焦铁路穿城而过,省道沁涉线和沁沁铁路横贯东西,交通条件相对便利,为了更好地发挥区位优势,提高经济的外向度,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全县上下大打公路建设攻坚战,建成了新漫线、迎兴线、沁次线、峪下线、松牛线、漳景线等县级公路10余条,实施了村村通工程,到目前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745.5公里,其中国道144.3公里(主辅道),省道281.6公里,县道5119.6公里,乡道27 229公里,村道271公里,以国道、省道和几条主要县道为框架,以其它县、乡、村道路为脉络,构成了沁县南北两大循环,十小循环为主体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自然景观
    沁县地形地貌以黄土丘陵山区为主,全境地形四周隆起,中部低平,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各类地形所占比例为平川8%,山地45.5%,丘陵46.5%,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要气候特征,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年平均气温8.9℃,全年无霜期167天,年平均降雨量为606mm
沁县境内有少量的煤、铁、石油及天然气资源,但因受条件限制一直没有得到开发利用,高岭土、红金石和矿泉水是我县主要的矿产资源。其中位于册村镇后泉、郭村镇元王的矿泉水属含锶重碳酸钙镁型优质矿泉水,日涌出量为万吨左右,经专家测定其质量和贮量都超过山东崂山,可与法国阿尔卑斯山矿泉水相媲美,极具开发利用的价值。
    沁县是山西省范围内相对的富水区,主要河流有漳河、庶纪河、段柳河、徐阳河、迎春河、圪芦河、白玉河、涅河等八条,地表水年径流量为1.316亿立方米,大部分为浊漳河水系,为了解决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和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建国初期拦河建坝建成中小型水库9座,蓄水库容达到6830.4万立方米,此外,县境内有泉水19处,地下水总动贮量4500万立方米,调节贮量6000万立方米。
   

沁县旅游特色

沁县自古为人文荟萃之邑、中心辖治之所,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加上山水相间,环境优美,构成了丰富多彩,景观多样的旅游文化资源。沁县的旅游资源大致可分为历史遗存、黄土风情、人文景观、休闲娱乐四个主题,分别穿插渗透于北部、中部、西部、南部四个区域。北部景区包括龙珠寺、华山、烂柯山、漳河源头、法华寺、洪教院等景点,其主要资源以寺庙、自然风光为主,该景区风光秀美,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而且景点集中,便于集中开发,形成自成一体的景区经济;中部景区包括县城及周边段柳、新店、次村等区域,主要景点包括南涅水石刻馆、北海渔业渡假村、烈士陵园、小东岭八路军总部旧址、檀山景区,漳河流域农业观光区等,其主要特色是既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又具优美的太行水乡特色;西部景区以阏于城遗址、伏牛山龙泉神庙、大云院、普照寺、王后泉等,该景区背靠大山,林木繁盛,而且景观多样,历史久远,具有好多脍灸人口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说;南部景区包括革同 革是 古城商周遗址、文中子石室、太里羊舌氏三贤墓、吴碘墓等,该区域历史上是古革同 革是 治所,集中体现了沁县崇尚教化的文化气息。
分享
长治旅游:
长治市旅游 长治县旅游 长子县旅游 壶关县旅游 黎城县旅游 潞城市旅游 平顺县旅游 沁县旅游 沁源县旅游 屯留县旅游 武乡县旅游 襄垣县旅游